AI寫作全面取代記者?大眾媒體產業或將迎來滅頂之災!
- yu-han wu
- Oct 21, 2024
- 4 min read

【新聞發佈日期:2024年10月21日 下午12:42, 吳雨涵, 全球報導】
▌生成式AI是否會取代記者?媒體產業恐面臨崩潰
2024年,AI技術再次取得令人瞠目結舌的突破,特別是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在文字創作上的表現,已經讓不少新聞從業者感到深深的危機感。AI寫作系統如ChatGPT、Jasper等工具,已經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和精確度撰寫新聞稿、專欄文章,甚至是長篇報導。這種現象引發了一場關於AI是否會全面取代記者的廣泛討論。
英國《衛報》科技專家馬克·博伊斯表示:「AI技術進步如此之快,記者們的生計正受到威脅。如果現在的趨勢不加以控制,媒體產業的從業者恐怕將迎來滅頂之災。」在全球範圍內,許多新聞機構已經開始使用AI工具來自動生成新聞,特別是在即時報導和數據密集的領域,AI的應用越發普遍,速度遠超人類記者的極限。
▌AI生成新聞的精確度和速度超越人類
生成式AI的強大之處不僅在於能夠模擬人類的語言表達,更在於它能夠迅速檢索海量資料,並以無比精確的語法和邏輯撰寫出一篇具備新聞水準的報導。2024年,一家知名科技公司通過AI系統生成了一則即時財經新聞稿,僅用了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完成,報導內容涵蓋市場數據、分析評論,甚至還引用了多位專家的觀點。
美國新聞界的重量級人物,比爾·克萊格表示:「我們以往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寫出的報導,AI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,這是一場徹底的革命。」隨著AI技術的不斷升級,它所生成的文章不僅語言流暢,且具備邏輯性與深度,讓讀者幾乎無法分辨出這些內容是由AI所寫。
▌媒體從業者面臨失業潮
然而,這場技術革命並非沒有代價。AI的崛起對新聞從業者來說意味著前所未有的威脅。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公司轉向自動化寫作,傳統記者的工作需求大幅減少,許多資深記者和編輯都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。
根據全球新聞協會的報告,預計到2025年,全球範圍內將有超過30%的新聞工作者因為AI技術的發展而面臨失業。知名媒體評論員莎拉·安德森坦言:「這種轉變將使新聞業經歷前所未有的洗牌,傳統記者可能會被迫轉行,或者適應新技術來保住工作。」事實上,一些知名新聞機構已經開始削減人力,取而代之的是投資在AI寫作技術上,這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劇烈變革。
▌傳統新聞業面臨挑戰,讀者信任度下降
除了記者的失業危機外,AI寫作也對新聞的可信度帶來了挑戰。雖然AI生成的文章能夠快速完成,但這些文章缺乏人類記者的洞察力和判斷力。新聞學強調對事實的嚴格把關和對社會責任的承擔,然而AI系統難以理解新聞背後的深層社會脈絡和人文情感。
知名社會學家約翰·哈金斯曾在2023年發表的研究中指出:「新聞是一種社會責任,記者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,更是社會正義的捍衛者。如果新聞生成完全依賴於AI,那麼我們將失去一種能夠反映人類價值的聲音。」隨著AI技術的普及,許多讀者也開始質疑這些由機器生成的內容是否真實可信,這進一步加劇了媒體的信任危機。
▌AI寫作是否能完全取代記者?
儘管AI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新聞業產生了巨大的變革,但要說AI會完全取代記者,似乎還為時尚早。許多業界專家認為,AI寫作雖然能夠在某些領域表現出色,尤其是即時新聞和數據驅動的報導,但在深度調查報導、專題報導等需要高度人類智慧和判斷力的領域,AI仍無法完全取代人類。
《紐約時報》的一名資深記者表示:「AI或許能寫出流暢的文章,但它無法像記者一樣進行調查、提問和深入挖掘真相。」許多新聞媒體仍堅信,人類記者的角色無法被簡單地替代,尤其是在處理涉及道德判斷、社會正義等複雜議題時,AI的能力仍有局限。
▌社會各界呼籲對AI寫作進行監管
隨著AI寫作技術的普及,社會各界開始呼籲對這一技術進行更嚴格的監管。2024年,幾個歐洲國家已經開始研究是否應該對AI生成的新聞進行標籤,以便讀者能夠區分由AI生成的內容和由人類記者撰寫的報導。一些國會議員甚至提議,應對新聞機構使用AI進行寫作的比例設置上限,以確保人類記者仍能在新聞業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這種呼籲得到了許多新聞從業者的支持。全球新聞聯盟在其年度會議上明確指出:「AI技術可以成為新聞業的輔助工具,但我們絕不能讓其完全取代人類的智慧與責任感。」新聞機構也開始積極探討如何將AI與人類記者的工作有機結合,形成一種新的共生模式。
▌AI與記者的未來將如何共存?
AI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將對新聞業產生深遠的影響,但最終AI是否會完全取代記者,仍有待觀察。在這場變革中,新聞業需要找到一種平衡,既能利用AI的優勢提高效率,又不失去人類記者的核心價值。
一些專家預測,未來的新聞業將採取「人機協作」的模式,AI負責處理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即時報導,而人類記者則專注於深度報導和新聞倫理的把關。無論如何,這場關於AI與記者的博弈,將決定新聞業的未來走向。
▌參考資料來源:
文章歡迎轉載,轉載請附上本站「FOCO Future|孵科未來」網站原文鏈接,謝謝!
「FOCO Future|孵科未來」誠意尋求跨界合作夥伴!
我們致力於以及全方位教育領域和各類前沿資訊相關業務合作。
立即開啓合作之旅!
請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取得聯繫:
訪問我們的【合作聯繫】頁面,填寫線上表單,留下您的聯繫方式和相關合作訊息。
直接通過官網在線客服系統,與我們實時溝通。
我們的團隊將盡快回復您的咨詢,共同探討合作可能。
Comments